小口徑精密鋼管去產能仍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口徑精密鋼管去產能缺少比較配套的措施,治理的時候是缺乏經驗,各種的利益關系是處理的不當,經歷的挫折比較多。但是由于廠家在去產能的表現不是很積極,并不注意改造技術和設備,只是一個勁的去壓縮成本,這樣去產能的效果也是不會出現的。但是從全國的主要的去產能的成果上可以看出來的是已經是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務的80%了。
今年去產能工作推進迅速,7月10日,運轉了59年的濟南小口徑精密鋼管生產線實現全線安全停產。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到5月底,全國小口徑精密鋼管去產能4239萬噸,已完成全年總任務的84.8%,其中央企累計化解過剩產能595萬噸。
國資委總會計師沈瑩: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化解小口徑精密鋼管過剩產能是595萬噸,已提前完成全年的任務。除央企之外,小口徑精密鋼管大省河北省上半年實現去產能“雙過千”,其中煉鋼產能1572萬噸、煉鐵產能1408萬噸。中國小口徑精密鋼管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隨著去產能力度加大,特別是淘汰地條鋼,對小口徑精密鋼管企業效益有明顯改善,銷售利潤率2016年只有1.8%,今年達到2.8%。
天津小口徑精密鋼管廠家不能為去產能而去產能,要真正的去理解去產能的定義,然后就要進行按照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去產能,不要在技術和成本上來進行省成本,不然的話對于以后的廠家的生存和發展都是沒有好處的!